歡迎進入濰坊日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網站!
Product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中心 / 污水處理設備 / 療養院智能污水處理設備 / 浙江養老遠污水處理設備優質生產廠家
浙江養老遠污水處理設備優質生產廠家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將一沉池、I、II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體的設備,并在I、II級接觸氧化池中進行鼓風曝氣,使接觸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結合起來,同時具備兩者的優點,并克服兩者的缺點,使污水處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產品分類
PRODUCT CLASSIFICATION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品牌 | 其他品牌 | 應用領域 | 環保,食品 |
---|
浙江養老遠污水處理設備優質生產廠家
浙江養老遠污水處理設備優質生產廠家
33.問:污水處理系統剛建好,準備開始運行,工藝:調節池---水解池---厭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處理系統,馬上要開始試運行了,擬用接種馴養,請問開車和馴養中的具體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培菌初期應采用靜態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過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廠都發生過此類情況,污泥長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營養和曝氣時間沒控制好,污泥在增長同時又在不斷自身氧化這樣的惡性循環過程。活性污泥培菌后期,雖然污泥濃度較低,還是應適當排一些污泥,會有利于微生物進一步生長繁殖。
34.問:本單位的厭氧處理裝置將開始調試,請說說厭氧污泥培養方法和調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答:厭氧污泥培養方法有多種,建議采用逐步培養法,大致過程如下:好氧系統經濃縮池的剩余污泥(已厭氧)投入到厭氧反應池中,投加量約為反應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熱(如要加熱的話),逐步升溫,使每小時溫升為1℃,當溫度升到消化所需溫度時(根據設計溫度))維持溫度。營養物量應隨著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不能操之過急。當有機物水解液化(需一、二個月),污泥成熟并產生沼氣后,分析沼氣成份,正常時進行點火試驗,然后再利用沼氣,投入日常運行。啟動初始一般控制有機負荷較低。當CODcr去除率達到80%時才能逐步增加有機負荷。完成啟動的乙酸濃度應控制在1000mg/L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有經驗的人來指導。
35.問:我廠是煉油廠,污水處理工藝目前是這樣的:高濃度污水進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后,一部分進低濃度污水處理系統接觸氧化池,一部分作為SBR(SBR處理濕式氧化后的堿渣)的稀釋水,SBR處理完后進入低濃度污水處理系統接觸氧化池,低濃度污水處理系統為隔油、氣浮、接觸氧化池、二沉池、砂濾器、回用,有一個問題,高濃度污水進曝氣生物濾池前的氨氮總是高于出曝氣濾池的水。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答:很正常,因為一部分氨氮在生物濾池內被去除了,不是異化途徑去除,而是同化過程,即通過細菌菌體合成去除的。
36.問:想咨詢一下去除率方面的問題,以生活污水為主的污水處理廠若進水BOD/COD為0.4~0.5,出水的BOD/COD是否可能達到0.8~0.9,也就是說,出水COD為40~50,但BOD還不能達標,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怎樣調整工藝(處理工藝為SBR或氧化溝)?
答:這是反常的,要確認BOD5測定是否有問題,如:測定時是否做空白對照;取樣時出水中的細小絮體不能取入等。
37.問:我們的污水池水深9米,池長50米寬15米,現池底淤泥較多,如何清除?池子常年有水的.
答:要說清楚是什么工藝?是什么池?估計是調節池吧,調節池應該配置攪拌設備,進行污水均質,如果沒有就要放空清泥。
38問:城市污水二級出水如果只是經過過濾直接利用,過濾的方式應是怎樣的,如何經過過濾出去顆粒物、毛發、還有藻類等一些雜質啊?請教您了
答:要看回用水的要求,如作為一般的雜用水,至少要經過混凝、過濾和殺菌三個工序,過濾的方法很多,比較經濟有效的是用石英砂過濾,至于水中毛發之類的物質是應該在前面污水處理裝置去除的。
39.問:我用的厭氧工藝是UASB,沒有升溫裝置,整個工藝沒有污泥回流系統,廢水是通過UASB溢流到好氧池的,而好氧池采用的是生物膜法,現在要進行污泥培養,培養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UASB污泥培養可用其它污水廠濃縮后的厭氣污泥移植培養,投加的污泥量要多,投加到厭氧反應裝置高度的約1/3,污泥層至少1m以上。如果沒有厭氧污泥,也可用放置后一段時間后的好氧污泥來移植培養,因為培養初期不必追求嚴格的厭氧,即使移植的污泥中有氧會很快耗去,而形成厭氧條件,只是培養時間會長一些。培養過程中pH一定要經常測定,控制在7左右,還要控制好營養。具體的培養要求可參考相關資料。
40.問:我們處理的是半導體廢水(含氟化物,氨氮,磷酸鹽)。由于原設計考慮不周,現在改得只有一個好氧池了,沒有厭氧池。好氧池進水氨氮30mg/L左右(流量平均30t/h),加碳酸鈉調整pH值和堿度,pH值一般在7.5左右,24小時曝氣;在后續沉淀池底放了一個5t/h的污泥泵,也是24小時回流,由于不好控制所以回流的有時是污泥有時是污水,出水氨氮幾乎為0,連續這樣穩定運行了2個月了。還能不能這樣穩定運行下去?
答:不合理有二方面:一是無除磷功能,厭氧不應該取消;二是回流污泥量應該相對穩定,在池底用泵這樣排不行。從好氧池的反應時間和進水氨氮濃度來看,氨氮去除應該沒問題。
41.問:本單位采用的是前置式奧貝爾氧化溝工藝,近期在運行上出現問題。設計進水5萬噸/天、COD350、BOD150、ss220、實際進水量每天5000m3/d,COD300,BOD120,SS180;運行方式是內外溝四臺推進器全開,內外溝溶解氧控制在3mg/L(近期化驗室檢測溶解氧與在線儀表數據不一樣,儀表比化驗數據高3mg/L,運行兩個月化驗才開始。)間歇曝氣,曝氣5小時、靜沉1小時(推進器全部關閉),進水1.5小時,進水一分鐘開推進器,開始曝氣,由氧化溝內污泥濃度在100左右,一臺回流泵長期回流污泥,流量700m3/h,回流污泥濃度在100左右,氧化溝內的污泥濃度一直不變保持在200左右,出水COD140是在100左右,BOD50,SS50,二沉池出水混濁。(1)二沉池污泥不沉降,整個池面很混濁,(2)氧化溝污泥沒有絮凝體,全部是很細小的顆粒。(3)鏡檢只發現一種微生物,樣子像豆角籽,中間有氣泡,頭部多些。(4)氧化溝一直存在白色粘性泡沫,(5)我們處理全部是生活污水,運行3個月污泥濃度上不來,出水一直不好。請幫忙分析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
答:說明污泥已嚴重老化而解體了,是污泥負荷太低,曝氣時間過長引起的,培養過程中污泥在增長的同時又在自身氧化,污泥濃度當然不會提高。污泥要重新培養,但問題是如果進水量和污水濃度還不增加,培養好的污泥又如何養住?你們目前的運行方式是不行的,溶解氧高不是主要原因,關鍵是曝氣時間的控制。采用間歇曝氣水下推進器不用停的,內溝不用曝氣,可作為混合液流至沉淀池的過道,但推進器不能停。
42.問:對于周邊進水周邊出水的二沉池,其是否已經克服了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二沉池的缺點呢?而且,我發現這里的輔流式二沉池都會出現液面翻很小的污泥絮體的現象,這是什么原因呢?
SVI的變化是隨著污泥齡SRT的時間變化而呈現了一個兩頭高中間低的狀態的。對于這種曲線的出現,也是和活性污泥的本身的性質有關的。從曲線上可以看出,隨著污泥齡的加長,污泥絮凝體狀態的一個變化。在一開始的階段,活性污泥處于一個初步形成的階段,活性污泥基本沒有成型,只是一些正在快速生長的部分絮凝體,也基本沒有沉降性能,初期培養期間1~8天的階段,此時的活性污泥的污泥濃度MLSS也很低,此時的SVI非常高;隨著培養結束,活性污泥成型,SRT到了15~20天前后,活性污泥具有了良好的絮凝體,沉降性能良好,此時的SVI也變得很低;在隨著SRT的繼續加長,達到20~40天的階段,生物池內的氧氣出現富裕,BOD的去除率開始變得平穩,維持一個穩定的狀態,此時的活性污泥出現老化的狀態,老化的絮凝體顆粒部分脫離開活性污泥,整個污泥呈現一個很松散的狀態,同時一些需要較長的污泥齡的絲狀菌等也可能大量生長,導致污泥絮凝體之間的間隙變大,沉淀密實度變差,因此此時的SVI也開始增高。從這個曲線,我們是得出一個SVI和SRT的關系,是老化的污泥的SVI較高的情況的。
但是在一些別的論著里面,SVI是隨著污泥老化而變得下降的,這個也可以用微生物的角度來解釋下。下面這兩張圖可以說明SVI隨著污泥老化出現下降的原因。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組成是隨著SRT的推進而變化的,從下圖可以看到,污泥齡初期,主要以細菌和低等的原生動物:鞭毛蟲,阿米巴蟲等組成,培養的后期以游泳型的鐘蟲為主,這些低等的微生物之間處于一個對底層細菌快速捕食的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絮凝體,污泥的沉降性能比較差,SVI值較高。進入活性污泥絮凝體形成以后,污泥呈現了良好的沉降性,微生物也以固著型鐘蟲為主,此時的活性污泥SVI適中,呈的運行狀態。污泥齡持續加長以后,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也發生了變化,主要以輪蟲,線蟲為主,這些復雜的高等級的后生動物對活性污泥的絮凝體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同時活性污泥絮凝體周邊的EPS(多糖物質)也被消耗,這些活性污泥中的活性有機質被消耗,會增加活性污泥絮凝體的比重,提高其的沉降性能,使活性污泥沉降比下降,SVI也隨著下降;同時還有就是在一個系統內SRT越長,污泥濃度也會越高,污泥濃度在SVI中處于分母的位置,會造成SVI值下降。
這張圖反映了隨著SRT的增加,污泥濃度隨著增加,活性污泥的四種組分之間的變化,可以看到不可降解的有機物Mi和無機固體Mii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造成活性污泥隨著污泥齡SRT的增加,污泥比重增加,也就導致了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較好,SVI變低的情況。
雖然從這兩個角度來分析,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分析結果。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看出,在一個污水廠的生物處理系統里,數據指標的描述其實終還是要從微生物的角度進行解釋和,這才是我們污水廠進行數據指標分析的基礎,也是我們進行工藝操作的目的。
結合污水廠運行的實際,其實和今天討論的接近的一項就是污水廠的冬季的運行情況。特別是北方四季變化分明的地區的污水廠,冬季的水溫降到很低,造成微生物的活性變差,處理能力下降,導致出水水質超標,為了滿足出水水質標準,往往會采用提高污泥濃度的方式來彌補低溫造成的不良影響,在進水量不變甚至減小的情況(北方冬季的居民用水量會出現下降,與生活習慣相關),污泥濃度的提高,必然造成污泥齡的加長,這樣就導致污泥可能出現老化。而此時的水溫12~15℃下,諾卡氏菌等一些絲狀菌又處于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一方面造成污泥泡沫,另一方面也造成污泥沉降性能變差,SVI值升高。這種現象在北方的冬季很普遍,在冬季期間的SV一般都在90以上,SVI值也較高,這些是以高濃度降低運行風險的一種工藝措施,也正好反映了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
這個是某個污水廠的SVI變化曲線,可以看到冬季,12月到2月是SVI出現高值的區域,也正是反映了這種SVI的變化情況。
今天從兩個方面進行的污泥齡SRT和污泥沉降指數SVI的探討上,其實是對微生物在不同環境中的生存狀態的變化的討論。在每一個污水廠里,是沒有一種*精準的指標來作為每個污水廠的運行框架的,需要我們每個運行管理人員,收集整理更多的運行數據,結合污水廠的實際情況,以微生物的生態性能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對廠內的運行情況得出比較準確的判斷。